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史上,石家庄曾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1953年开始筹建的华北制药厂,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项目,被称为“共和国医药长子”。石家庄素有“华北药都”之称,是首批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之一,2019年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23年5月12日,习到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石家庄市委深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企业生产研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扬优势,把脉问诊补短板,蓄势聚力再出征,全力打造“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
生物医药产业是近年来全球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习在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考察时多次强调“创新”,明确要求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是产业发展最大的驱动力。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在科技研发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把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调研中了解到,过去一个时期,石家庄医药产品多以原料药为主,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逐渐失去原有优势地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平台能级和层次还不够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高水平科技领军企业不多,企业不善于借力借势,特别是没有充分用好京津的创新资源。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和市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把满足企业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着力点,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服务市场,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目前,石家庄通过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已经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调研组来到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集团首席科学家李春雷介绍:“1997年石药集团成立之初,以生产维生素和抗生素等原料药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近年来,石药集团大力推进创新、研发新药,2022年、2023年分别投入了40亿元、48.5亿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如今,石药集团原料药与成药销售收入占比已由十多年前的8:2逐步调整为2:8。石药集团从传统药企向创新型药企转型之路证明,技术硬才能“腰杆硬”,企业唯有依靠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科技创新就像“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也就是生产某个产品的同时,还要研发第二代、谋划第三代,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科技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如何最大程度把企业的创新热情调动好、保护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的重要政策之一。“从2023年起,我们可以在每年7月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这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鲜明信号。”在冀荣药业财务总监赵淑英看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前享受政策红利可以有效减轻成本压力,“利好”是显而易见的。
园区是培育产业、壮大产业、集聚产业的主阵地。图为2024年5月8日拍摄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 石家庄市委宣传部供图 张震/摄
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优质土壤。“集团拥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省级创新平台、11个市级创新平台,在研新产品100多项。”华北制药副总经理高健说,“得益于创新平台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华北制药自主研发的抗狂犬病毒感染的单抗药物,填补了我国狂犬病毒单抗的空白。”当前,石家庄生物医药领域已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8家、省级创新平台184家。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石家庄积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建立完善“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工作机制,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北京铭研医药是一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深入调研论证后,2023年12月公司决定把高端肿瘤药生产基地建在石家庄。这家药企的首席执行官何小炳说:“公司将采取‘双中心’的发展思路——北京为研发中心、石家庄为生产中心,其中北京与石家庄的人员比例为1:2。”目前,全市已累计承接“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的生物医药类项目65个。
“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习对石家庄提出的重要要求。石家庄不断加快现代中医药发展,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方大药和拳头产品,通心络胶囊、津力达颗粒、清开灵注射液、藿香正气软胶囊等10个单品年销售额实现超亿元。神威药业轮值总裁姜国志谈到新产品时充满信心:“2023年1.1类创新药异功散颗粒获批临床试验许可,3.1类中药新药经典名方一贯煎颗粒获批上市,多个项目进入三期临床阶段。”以岭药业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焕发光彩,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药品目前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销售。
习深刻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依托科技创新,石家庄生物医药企业近年“大展拳脚”,培育出I类新药8个,仅2023年就获批3个,在研I类新药74个,聚集了CpG疫苗佐剂、纳米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一批全球领先、全国首创技术成果。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创新链与产业链尚未深度融合、核心攻关能力还不够强、科研成果产业化还不够快等问题,我们必须持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
产业集群是由大量具有产业联系的企业和关联机构在地理上靠近而形成的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作为政府引导产业资源配置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平台,既是区域间进行产业分工合作的关键纽带,同时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产业兴则城市兴,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带动城市发展,是提升石家庄市竞争力的关键。
园区是培育产业、壮大产业、集聚产业的主阵地。“以前,园区边界不清,园内项目无序生长,造成企业零散分布,不仅配套服务成本高,还影响群众生活。”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管委会副主任刘文富介绍。针对这一问题,石家庄明确了“房地产开发为产业发展让路、插花式开发为集中开发让路、土地供应优先保障产业所需”的思路,专门拿出1.47万亩土地用于产业发展,布局了医药研发创新孵化区、创新生物药及CXO产业区、医药制剂产业区等,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持续优化医药产业功能布局,构建了以石家庄高新区研发孵化高端生物医药核心区、经开区生物医药生产加工集聚区为重点,以栾城区现代中药、赵县生物发酵、晋州市生物医药中间体为配套,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两主三辅”产业集群。
产业链水平是产业质量效益的重要内容。华普生物落户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看好的就是这里“研发—中试—生产”的全链条体系,企业投产后进一步吸引了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近期又与30多家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进行了洽谈对接,内容覆盖从早期研发、临床研究到上市销售的新药全生命周期,产业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近年来,石家庄坚持打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组合拳”,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健全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产业串“珠”成“链”、结“链”成“群”。“以前四处求着项目来,现在好项目纷至沓来。”石家庄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丁飞燕感慨。
为更好服务企业,石家庄最大限度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检测、金融服务等中间成本。2023年以来,石家庄以“打造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低成本化园区”为目标,全力推进科创、投融资、担保、市政“四个平台”建设,加快“能源岛”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药监局特殊药品检查中心、省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审评中心、动物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相继入驻国际生物医药园。轩竹生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资金压力,通过园区的投融资平台在A轮融资中获得9.63亿元资金,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一品生物副总经理王晨光说:“以前我们都是依托外地第三方公司进行样品检测,费钱、费时、费力,现在有了这些服务平台,我们在园区就能一站式实现委托检测。”此外,石家庄落实降低企业用地、用工、用能成本等政策,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加快发展。2023年以来,全市共成交生物医药产业用地11宗,降低项目用地成本1.69亿元。
石家庄市医药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图为2023年8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一家药企的中药注射液生产车间,机器人正在进行注射液自动化包装。 人民图片 张晓峰/摄
工业技改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产业集群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石家庄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现了技术升级进步、产品生产效率提升和安全生产、绿色生产。爱尔海泰制药充分利用冻干制剂GMP生产线软硬件优势,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优化了生产工艺,生产效率提高30%,单位万元产值能耗降低12%,实现从传统生产向智能制造跃升。近一年来,石家庄滚动实施了146个生物医药技改项目,带动整个产业生产水平实现了提档升级。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习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2023年,石家庄签约生物医药产业亿元以上项目106个,总投资570.6亿元;安排生物医药产业省市重点项目47项,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超10亿元。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石家庄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上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集聚不快、产业内部协作紧密度不高等短板弱项。下一步,要主动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习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并多次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企业投资最看重的要素,也是影响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好不好,不是说出来、喊出来的,是群众和企业感受出来的。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支撑,让生物医药企业心无旁骛抓科研、做实业、谋发展。为此,石家庄把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2023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出127条创新举措,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作为“健康+”产业生态圈的代表项目,康誉医疗产业园项目选择落地石家庄,除了这里优越的区位条件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外,还看中这里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其产业园项目实现2小时洽谈,24小时签约,一周开始供地,拿地即开工,企业切实体会到了高效服务。石家庄还瞄准企业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常态化开展企业家座谈会、恳谈会,建立数字化助企服务平台。森朗生物副总经理高飞说:“2023年10月我们企业启动细胞治疗产品商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后,园区主动靠前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用最短时间帮助完成用电改造。”石家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智能AI审批改革,全流程网办率达到100%,审批效率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近三年,石家庄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各项优惠472.6亿元,其中生物医药行业11.3亿元。2023年,全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7.2%。
石家庄推行招投标领域专家盲抽、技术标盲评“双盲”评审改革,让国企民企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双盲”评审项目8000多个。石家庄在招投标中从制度层面打通堵点卡点的评审流程再造,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保证评审结果公正、透明,打消企业“陪跑”顾虑,让真正“硬核”的技术获得更多支持。我们将持续推动各项便民利企政策迭代升级,通“堵点”、解“难点”、消“痛点”,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打造投资福地、兴业沃土。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硬支撑”。习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并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石家庄深刻感悟“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2023年11月出台了涵盖产才融合发展、创新引才渠道、人才奖励激励等六个方面的“15条人才新政”,面向全球广揽英才。京津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是石家庄合作引才的重要区域。“15条人才新政”出台的当月,石家庄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落地石家庄。石家庄实施人才绿卡综合性提升工程,为来石家庄发展的各类人才发放人才绿卡,在住房、就医、交通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待遇,消除很多后顾之忧。目前已有近2万人获得市级人才绿卡,其中生物医药领域1552人,累计培养引进生物医药领域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等高端人才115人。
生物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是产业发展最大的驱动力。图为2024年5月7日,技术人员在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一家药企中医药标本馆整理标本。 石家庄市委宣传部供图 陈其保/摄
人才要引得进,更要用得好。石家庄积极探索“揭榜挂帅”制,激发科技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效能。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发布“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榜单,10个生物医药领域项目成功获得技术支持。石家庄四药集团一直进行渗透泵制剂研究,但由于核心关键技术壁垒高、生产工艺相对复杂,迟迟没有突破。2023年“揭榜挂帅”制让企业发生转机,需求发布后就有知名科研机构揭榜,经过科研人员一年多联合攻关,研发成功了能在体内均匀恒速释放药物的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
实干抢抓机遇,担当书写未来。近年来,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6家,营业收入达到1078.6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12.3%。全市已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引领、化学药为主体、现代中药为特色、高端医疗器械为补充,涵盖研发、生产、流通、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条体系,以石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药企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排名逐年上升。迈上新征程,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把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为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研发生产更多中国好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