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知识 分类
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技的神奇与魅力发布日期:2024-08-24 浏览次数:

  种子穿上“花衣裳”种衣剂,就能够免受病虫害侵袭;戴上特殊眼镜,可以在暗箱内观察表达荧光蛋白的玉米种子;透过展示箱亲眼目睹胖乎乎、毛茸茸的蜜蜂远房“网红”亲戚设施农业的授粉小能手熊蜂;向透明玻璃杯中加入清水、食用油和泡腾片,就会出现似火山喷发的现象6月26日,中国农科院“第四届农科开放日”在北京启动。

  中国农科院35个院属单位结合自身研究特色,开展科普解读、动手实验、耕作体验等百余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实验室、试验田、种质库等重要农业科研设施,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技的神奇与魅力,激发大家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在青少年的心里播撒下农业科技的种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祁阳红壤实验站以“号脉红壤六十年定位监测护良田”为主题开展活动,启发公众“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为让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真正“看到科学,摸到科学”,祁阳站科研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祁阳站科技创新成就展,祁阳站四合院科普陈列馆。

  在互动体验环节,参观者体验了样品采集、pH值测定、分析数据等科学研究过程,激发了对农业科研的兴趣。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对自然、土壤的敬畏,感受到了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今后一定要热爱土壤、呵护土壤。

  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体验智慧植保技术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科普专场活动如期举行。活动采取“科普游园会”的形式,线上直播与线下游园同步开展,农药研究中心闫晓静研究员作为主播,以第一视角带领线上观众学科普知识、逛科普展览、做科普游戏,让公众直观近距离感受农业科研魅力、体验智慧植保科技、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在科学知识区,小朋友和家长们通过听农药科学讲堂、看农药科普视频、参与科普知识问答的形式了解了农药的前世今生,对农药有了科学理性的认识。在科普展览区,通过集中讲解和实物展示,参观者近距离观察了五颜六色的种衣剂、神奇高效的纳米农药、高大上的无人机施药装备以及10分钟就能知道农产品中有没有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卡,加深了公众对智慧植保的认识。

  农药研究中心主任董丰收研究员表示,整个活动过程寓学于玩,让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动手、思考等参与方式,培养科学意识,塑造科学精神,开阔科学眼界,希望他们能够从小树立科学报国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组织多台不同用途的农机装备进行动态演示,包括大苗施肥插秧机、甘薯苗茎尖采收机、遥控飞行播种机、多功能田间管理机器人、智能履带式喷雾机、农业巡检机器人。科研人员现场操作演示机具,让学生见识现代农机装备的“威武霸气”和灵活高效,并与学生们充分互动,为他们答疑解惑,引导学生们知农爱农。

  科学家是怎么面向产业需求培育高质量农作物的?面粉、大米等有什么分类,该怎么选购?多吃小米、高粱、荞麦等杂粮为什么对身体有益?在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们介绍了该所研发的“农科优品”中的作物科技。

  在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公众们品鉴了最新培育的桃、葡萄、樱桃、甜瓜等特色优良果品。果树专家讲解了为什么水果好看又好吃,因为是经过科学家进行选育过的优良品种,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

  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

  鸡蛋品鉴、鸡肉品鉴、火眼金鸡和鸡肉品尝,在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所的机灵鸡学习体验区,小观众们热情洋溢,他们了解了不同品种鸡的鸡蛋口感,知道品种对蛋品质的影响;观察了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肉质的差别;学会了辨认白鸡、清远麻鸡、芦花鸡、丝羽乌骨鸡、珍珠鸡;通过品鉴白鸡和黄鸡分别做成的炸鸡、白斩鸡、鸡汤,打破了黄鸡肉绝对优于白鸡肉的错误观念。

  参观者们在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种质资源中期库,了解了种质资源在保障种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棉花种质资源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棉花种子加工厂,了解一粒棉花种子从海南繁育完成后,经过脱绒、包衣、包装等加工过程,再发往全国各地进行种植的全过程。

  什么是健康安全的“中国好油”?农科院油料所组织科普讲座,让公众学习了解转基因安全及相关知识、食品安全检测知识、食用油营养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油料科学技术知识。从转基因安全、成分安全以及营养健康3个方面对食用油的安全健康进行科普知识讲座,激发公众对油料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倡导健康安全吃油,提升其对相关科学技术的理性认知。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优质农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正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带给老百姓更多的幸福感。

  农科院生物所围绕“童心筑梦,探索未来”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系列活动。许多人对于生物技术的认知局限,“高精尖”不可触摸,其实,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大到基因、细胞、遗传,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酿酒、食品、制药都有生物技术的“身影”。“科普新星秀”微讲演赛以5分钟科普小课堂的形式,由青年科研人员进行讲演,讲演内容涵盖超能微生物、植物睡觉、种子休眠和玉米家族等话题,精彩有趣,启智有益,让大家对生物世界的神奇有了更深的感受。

  农科院加工所会场设置了“科普课堂”环节,科技工作者化身授课老师,为小朋友和家长们讲解了《如果粮食会说话》《肉你真的吃对了吗?有关肉类的15个真相》《均衡膳食 健康成长》《认识隐形“杀手”真菌毒素》等知识课程。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系统学习了关于粮食与肉类营养、安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知识,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授课老师还带着小朋友们开展了“天然色素的奥妙”“食用香精的闻析辨识”“巧手自制葡萄酒”“凉皮灵魂面筋制作”“果蔬酸碱知多少”“泡腾片之火山喷发”“蛋白质现真身”等小实验,为什么紫叶甘蓝汁分别加入白醋、水、小苏打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向透明玻璃杯中加入清水、食用油和泡腾片,就会出现似火山喷发的现象呢?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永远有“十万个为什么”,小朋友和家长一起亲自动手,“沉浸式”体验到了科学的奥妙。

  设置在北京植物园的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分会场,小观众们能听到专家讲解蜜蜂的起源、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蜜蜂生物学、蜜蜂授粉和中国养蜂业发展等科技前沿研究,还能观察蜜蜂生活习性,亲自动手参与摇蜜、制作科普小玩具,参观中国蜜蜂博物馆等。

  其中,蜜蜂观察箱、熊蜂观察箱和摇蜜深受喜爱。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蜜蜂大家族忙碌而有序的日常生活;目睹到胖乎乎、毛茸茸的蜜蜂远房“网红”亲戚设施农业的授粉小能手熊蜂;品尝到自己亲手从蜂巢中摇出的自然成熟的蜂蜜。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指出,中国农科院坚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手抓。一方面团结带领全国农业科研力量,在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另一方面组织专家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和基层农技工作者送去急需的农业科学知识、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播撒科学种子,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

  吴孔明强调,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而良好的科普是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今年,中国农科院克服疫情影响,继续开展“农科开放日”线下科普活动,就是要坚持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社会责任,通过“农科开放日”等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示范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厚植科技创新土壤,推动国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中国农科院“农科开放日”自2019年设立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农科开放日”作为中国农科院的品牌活动,已经成为公众了解农业科技进展、探索科学发现的重要渠道,成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前三届共吸引超过900余万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农民等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走进国家农业科研殿堂,见证农业科技汇聚起的磅礴力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称赞。


本文由:qy-千亿(球友会)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