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知识 分类
【科普知识】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简报发布日期:2024-10-24 浏览次数:

  目前晚稻大部分开始进入成熟期,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指导农户根据自己晚稻田的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及时安排收割,若大面积倒伏的田块要抓紧晴天提前收割,减少损失,也利于安排冬种生产。另外,要注意排干田水,地势较平难以排水的田块,可以在田四周挖深沟排水,以利于收割晚稻后发展冬种生产。

  对于部分迟插或迟熟品种的晚稻田,特别是一些“旱改水”大面积种植的田块,目前处于抽穗扬花期,要加强晚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尤其是喷施叶面肥,视苗情补施壮尾肥,开展“一喷多促”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水稻抽穗灌浆期,田间不能落干,要保持有浅水层,同时注意防范寒露风的危害。

  据统计,全县晚稻面积15万亩左右,利用冬闲田发展冬种生产,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能培肥土壤,破坏地下害虫的越冬环境,减少来年虫源。发展冬种生产时,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包括水、土壤、种植习惯、产业情况)和市场需求来发展冬种生产,另外要结合《双季稻轮作补贴项目》、《扩种收籽油菜项目》、《武宣县2024年粮食生产(冬种粮食)奖励资金项目》等项目资金,建设好项目示范基地,通过项目示范基地带动发展本乡镇的冬种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生产模式,引导群众发展冬种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二)抓好晚稻抢收工作:根据晚稻生长情况,及时抢收,合理安排冬种生产进度。

  (三)做到专项专管:尤其是项目涉及乡镇,必须做到专项专管,负责跟踪生产进度,督促生产工作,及时向上汇报生产进度和生产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一、选地、规划田块、平整土地。冬种马铃薯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集中连片、结构疏松微酸性的沙壤土、前作是水稻田、请工方便、无霜冻季节的种植区域,这是夺取高产优质马铃薯的基础。

  二、生产资料的筹备与存放。在播种前15-30天要做好生产资料的筹备,每亩用量:种薯400斤,黑色薄膜10斤,纯鸡粪1000斤,马铃薯专用肥250斤(45%的硫酸钾复合肥)、硅钙镁磷肥50斤。种薯存放的要求:1、地方宽敞的可将薯块从袋里倒出来,均匀摊开;2、地方受限制的可一包一包竖起来;3、地方太小的就三包贴起来,然后留通风道。

  (二)种薯购回后,立即分散贮藏。要求种薯麻袋打开,将种薯置于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均匀摊开,严格挑除病烂薯。

  (三)催芽前进行切块。为了保证种薯的含水量及生活力,合理利用种薯,在种植前12-24小时进行切块。切种原则:要求每个切块有1个芽眼,每个切块在25克左右,尽量减少切口面积。重量在50克以下切法:从薯块顶部进行对切;重量在50克以上切法:先从薯块的脐部横切,然后将切口贴于板面再切第二块,循环此步骤,直到切完。若薯块太大也可先从薯块的顶部对切分成两半,然后将切口贴于板面,根据芽眼的数量和大小来决定切块数量。

  (四)催芽消毒。种薯在没有完全渡过休眠期时,直接播种会导致出苗不齐的现象,针对未萌芽切块,首先将4mg(2平耳匙)固体粉粒赤霉素(先溶于10ml的酒精中),80克蓝牌多菌灵兑水100斤水中,然后将薯块浸泡5-6秒钟后捞起,最后在阴凉、无日晒、通风的地方用最快的速度凉干,切后的薯块需在24小时内播种,防止薯块变黑、变软、出水等变质现象出现,否则会影响出苗。四、整地起畦。晚稻收割前15天不能放水,晚稻收割后,要求一犁两耙,整地要深耕细耙,保证松土层达20cm,要求畦面、沟底平直,土块细碎。

  五、施基肥、播种。冬种马铃薯应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立冬前后)割完晚稻后种植最为理想。如过早播种,温度高易烂种;过迟播种,生长后期会遇阴雨等不良天气。

  (一)施基肥。按畦宽110cm(包沟)拉线%的硫酸钾复合肥)、硅钙镁磷肥50斤。在施肥线两边摆种(芽眼朝下,伤口向上),双行植,垄内行距18cm,株距20cm,以5000株/亩为宜。

  (二)盖土:用打沟机沿沟再打一次,打碎后将泥土覆盖在薯块上5-6cm。同时把种薯两边的泥垒高起畦,保持沟宽40cm、畦宽70cm,畦高20cm。

  (三)淋水润土、垄面施肥:播种后,用花洒桶按每亩30担水的量淋施,使垄面表土湿润,让薯块有充足的水分发芽。然后,按50斤/亩马铃薯专用肥(或45%的硫酸钾复合肥),在垄面上均匀洒施。

  (五)机械培土:用培土机将沟里面的泥土放在薄膜上面,覆盖一层5厘米左右的碎土,保证将垄面薄膜的全部盖住,利用泥土的压力,马铃薯才能自动穿膜出土。同时,保持垄头排灌沟畅通无阻,方便排水。

  六、灌水促苗。种后5、12、18天分别灌一次水,具体还要视土壤湿度、温度来定是灌水时间与灌水量,最好是切块已长芽长根后才灌水,比较不易烂种,以沟灌方式灌水润土,保证畦上的泥土充分湿透,水位约占垄高的1/3左右,让水分慢慢渗透上去,直至土壤湿润即可,有积水排干。

  七、灌肥。种后22天,当马铃薯已齐苗时,土壤较干燥时,要沟施一次肥,有利于促进马铃薯茎叶根的生长。追肥方法:在沟中先撒马铃薯专用肥50斤(或45%的硫酸钾复合肥),然后灌水入沟至水位占畦高的1/3左右。或者先灌水,占畦高的1/3左右,然后亩用马铃薯专用肥50斤(45%的硫酸钾复合肥)撒施于沟中的水里,1小时后人脚再走一次,让肥料充分溶解在水中。

  八、除草。覆盖黑膜后的畦面,很少滋生杂草,主要针对沟两边的杂草。除草方法:一是种植后5天内喷芽前除草剂,只喷沟和沟两边;二是当杂草已经全部长出土面时,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用20%的百草枯150倍液进行定向喷雾(即100毫升药剂兑水30斤喷雾),不能喷到马铃薯叶片,否则导致药害。

  九、防地老虎咬苗。出苗70%左右时,就会有地老虎咬断植株茎部的现象出现。防治方法:选择晴天下午,用1000倍的功关(2.5%高效氯氟氰菊酯)兑水喷雾。(即40毫升药剂兑30斤水)每亩喷60斤药液。

  十、控苗促膨大。种后50天时,当马铃薯茎叶接近封行时,用丙环唑1克兑水30斤喷雾,可有效的控制茎叶生长,促进薯块膨大。

  十一、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治为辅的指导方针,虫害有:地老虎、斑潜蝇、蛴螬、蚜虫等;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黑胫病、卷叶病、茎枯病等。具体防治方法

  (一)种后18天时,出苗率达60%以上时, 用1000倍的功关(2.5%高效氯氟氰菊酯)兑水喷雾(即40毫升药剂兑30斤水)。每亩喷药水量60斤,主要防治地老虎的发生。

  (二)种后25天时,用45%吡虫异丙威粉剂1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克,叶绿宝25毫升,兑水30斤,每亩喷药水量60斤,预防晚疫病、蚜虫的发生。

  (三)种后28天时,垄边长出来的杂草,可用20%百草枯进行定向喷雾。(即100毫升药剂兑水30斤喷雾),每亩喷药水量45斤。

  (四)种后30天培土前,用72%霜脲锰锌20g,20%叶枯唑粉剂20g,45%吡虫异丙威粉剂10克,救腐愈20克,叶绿宝25毫升,兑水30斤喷雾,每亩用药水量90斤,预防烂茎现象、蚜虫的发生。

  (五)种后40天,用72%霜脲锰锌20g,20%叶枯唑粉剂20g,45%吡虫异丙威粉剂10克,叶绿宝25毫升,兑水30斤均匀喷雾,每亩喷药水量90斤,预防青枯病、晚疫病、蚜虫的发生。

  (六)种后50天,用72%霜脲锰锌粉剂20克,65%代森锌粉剂30克,20%叶枯唑粉剂20克,45%吡虫异丙威粉剂10克,叶绿宝25毫升,兑水30斤均匀喷雾,每亩喷药液量120斤,防治青枯病、早、晚疫病、蚜虫的发生。马铃薯已接近封垄时,加入25%丙环唑乳油1克兑水30斤,进行控苗。

  (七)种后60天,用25%甲霜霜脲氰粉剂20克,45%吡虫异丙威粉剂10克,果可丰20克,兑水30斤均匀喷雾,每亩用药液量120斤,防治晚疫病、蚜虫的发生。10、种后70天,用25%甲霜霜脲氰粉剂20g,30%啶虫脒粉剂8克,80%灭蝇胺8克,果可丰20克,兑水30斤均匀喷雾,每亩喷药水量120斤,防治潜叶蝇、晚疫病、蚜虫的发生。11、种后80天,用72%霜脲锰锌粉剂20克,威击—3(30%啶虫脒粉剂)8克,果可丰20克,兑水30斤均匀喷雾,每亩用药水量120斤,防治潜叶蝇、晚疫病、蚜虫的发生。

  总之,为了更好预千亿球友会防病虫害的发生,每隔7-10天喷一次,具体喷药次数和喷药时间,还要根据当时的天气和病害发生情况来定,收获前20天停止用药。

  十二、水分管理。马铃薯是对水敏感作物,其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湿润即可,并掌握前期足水,中期少水,后期湿润的原则,水分太多会造成死苗、缺苗、烂薯现象,水分太少也会造成出苗不齐、生长不良、萎蔫等现象。整个生长期,每隔7-10天灌一次,一般灌水10次左右。灌水方法:采用沟灌的方式润土,沟中灌水至沟深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保留数小时,待水渗透土壤湿润后即可,有多余的水及时排干,具体灌水量、次数和时间还要根据土壤湿度、天气、土质、生长期等因素来定。

  十三、防霜冻。在冬至前后,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情况,在霜冻来临前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防霜冻方法:①薄膜覆盖或稻草覆盖;②熏烟。用旧轮胎或干湿稻草、柴点燃,制造烟雾,形成保温层;③灌水。在发生霜冻前提前一天把水灌入沟中,保持沟中水位1/3畦高。④发生霜冻当天凌晨6点前喷水清洗马铃薯株、叶上的霜,喷淋湿透。

  十四、适时收获。当生长期已达到100天以上时,茎叶已变黄,就可选择晴天收获,并按商品薯标准分级包装。步骤依次为拔苗、掀膜、挖薯、分选、包装。

  (一)选用专用肥、专用膜、专用农药。2、薄膜上盖土要在5-6厘米,否则压力不够,难于出苗,同时易出现青头薯。3、基肥要充足均衡,同时要沟施一次专用水肥,保证苗期生长的营养。4、薄膜保水较好,灌水次数与灌水的水位要适宜,避免烂根、烂薯等水害现象。5、盖薄膜的泥土要细碎,否则会阻挡植株出苗。6、种时保持泥土湿润,发芽长根后,才灌第一次水,才能保证出苗率。7、适当密植,5000株-6000株/亩。8、排水渠道、横头要畅通,防止积水造成烂根、烂薯。9、要高畦种植,畦高30厘米,防止水害的发生。10、整个生长期在没降水的前提下,要灌水8-10次,要把握好水位。11、赤霉素使用不能超标,否则难于穿膜。12、播种起畦前,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出苗。13、播种时,薯块不能与肥料相接触,并薯块播种深度不能低于施基肥深度,否则容易导致腐烂。14、温度太高(超过28度以上)不能播种,易烂种。15、株距大太,垄底沟太宽,亩株数就很难达到5000棵以上;株距太小,植株长大后,会通气不良,易发病。行距太大,根系很难吸收到肥,也易青头,培土难操作;太小,易接触到肥料,易烂种,不通风透气。垄距太低,灌水易伤到母薯块,会烂种,死苗现象。16、切块太小,出芽较弱,难于破膜;切块太大,成本高,出苗粗壮。

  油菜是油、肥、菜、赏、蜜等多用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我市种植历史悠久,适宜范围广泛。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市冬油菜生产质量和水平,促进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冬油菜生产指导意见。

  应选择地势平整、排灌方便的田块进行种植,我市以晚稻收获后的冬闲田种植为主。选用通过登记的在当地试种成功的双低油菜品种。

  1.苗床准备。选用土质松软肥沃、地势平整、排灌方便且两年以上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旱地或水田作为苗床。苗床与大田的面积按 1∶(6~8)的比例确定。苗床应耕犁耙细,按厢宽 120 cm、沟宽 30cm 开沟起厢,结合整地每亩施用三元复合肥(15-15-15)30~40kg、硼肥(有效硼含量 12%)0.5~1.0kg。

  2.播种时间与播种量。适宜播种期为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苗床播种量 0.75~1.0 kg/亩 。

  3.苗床管理。1 叶期开始进行间苗,3 叶期进行定苗,留苗密度为 120~140 株/m2 ,要求间小留大、去弱留壮、苗不挤苗。结合间苗、定苗视苗情追施提苗肥,每亩可施用尿素 3~5kg,在移栽前 7d可每 亩追施尿素 5~7 kg。苗床要保持湿润,移栽前 1 d 应将苗床浇透水。

  4.施肥整地。移栽前大田应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 1000~1500kg、三元复合肥(15-15-15)30~50kg、硼肥(有效硼含量 12%)0.5~1.0 kg。基肥施入后将田块犁耙整平,开沟起厢,厢宽 200cm,“三沟”配套(厢沟、腰沟、围沟)。

  5.及时移栽时间。苗龄 25~35d 或叶龄 3~5 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密度方面,中高肥力田块每亩栽 8000~10000 株,低肥力田块可采取一穴双株方式栽种,每亩可栽 12000~15000 株。

  2.直播方式。共分机械直播、撒播和点播三种方式。一是机械直播。使用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覆土、开沟等工序,每亩播种量为 150~250g。二是撒播。采用细土或颗粒硼肥拌种,均匀撒播于厢面,每亩播种量 250~400 g。三是点播。开平底穴,穴距 20~30cm,行距 40~50 cm,每穴 6~8 粒种子,每亩播种量 100~150g。

  (一)养分管理。油菜大田每亩总施纯氮量 8~15kg,磷肥、钾肥的用量以氮肥用量为基准,按照 N∶P2O5∶K2 O=1.0∶0.5∶0.8的比例施用,每 667 m2 硼肥(有效硼含量 12%)施用量 0.5~1.0kg。油菜忌水渍,注意排水,田块须“三沟”配套。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分两次施用。苗肥在油菜移栽 7~10 d(返青)或直播定苗后每亩均匀撒施尿素 5~10kg;薹肥于 12月中旬至 1 月上旬施用,视苗情配足钾素肥料,迟发苗应适当增加速效氮肥。

  (二)水分管理。油菜播种期为保证正常发芽出苗,要求土壤湿润、墒情好,苗后期为促进根系发展,应适当控制水分;开花期是油菜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应保证田间土壤湿度;如果遇持续干旱天气,可采用沟灌方式浇水,不得大水漫灌。

  (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油菜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等;主要病害是菌核病;杂草主要有看麦娘、猪殃殃、牛繁缕、荠菜等。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1.物理生物防治。用粘虫黄板诱杀蚜虫,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菜青虫的成虫菜粉蝶。利用瓢虫、草蛉、蚜茧蜂等天敌灭杀或抑制油菜蚜虫;利用寄生蜂等天敌控制菜粉蝶、小菜蛾。

  2.化学防治。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或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5000~10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 0.3%印楝素500~1000 倍液或 10%溴氰虫酰胺 1000~1500 倍液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1500~3000 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用 10%啶虫脒乳油 800 倍液或 15%哒螨灵乳油 1000 倍液喷雾防治黄曲条跳甲。

  油菜种子播种后出芽前或移栽前,每亩用 50%乙草胺 80~100mL 或 33%二甲四氯钠 80~120 mL 兑水 40~60 kg 均匀喷雾,进行芽前封闭除草;移栽大田后,如果禾本科杂草危害严重,可在杂草长至 2~4 叶期,每亩采用 10.8%高效氟吡甲禾灵 30~60 mL 或 10%精喹禾灵 40~60 mL,兑水 40~60 kg 均匀喷雾。

  (一)收获。终花后 30 d 左右,当主花序角果全部、全株和全田角果达 70%~80%现黄,主花序下部角果呈黄色、种子呈固有颜色时,即可收获。一般采用割晒收获方式,先将油菜植株从茎部割倒,晾晒 5~10 d 进行脱粒,也可以采用油菜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

  冬小麦在每年的 10 月中下旬到 11 月份上中旬进行栽种,等到次年的 3 到 4 月份即可采收,另外冬小麦的生育期长短因不同纬度生长时间差异较大,一般南方地区的冬小麦,其生长时间为 120 天,而北方的冬小麦生长期在 270 天以上。

  ①选种:在播种之前,需要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冬小麦品种,如郑麦 9023、鄂麦 23、华麦 13、偃高 21 等;

  ②选地整地:选择排水优良、松软肥沃、向阳避风的地块进行深翻施肥,为植株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③播种:冬小麦适宜的播期在 10 月 5-10 日。播种前最好用防治地下害虫和小麦锈病的农药拌匀包衣后才播种。将耕后土地整成1.5~1.8 米宽度的畦(包沟),排水沟深 25 厘米以上,注意:若沟播(或条播)则开播种沟,播种沟距 20 厘米,撒播则不需开播种沟,将冬小麦的种子均匀地播种在沟中,其深度在 4-5 厘米,然后及时填土耙平。因冬小麦出苗,适宜的耕层土壤含水量在 15%-20%,所以有条件的可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也可以采用免耕栽培技术,方便、省工又简单,即在水稻收割后(最好是稻田尚潮湿时),每隔 2米开排水沟,然后撒播小麦干种子,播种后将开排水沟掘出的土壤进行覆种。小麦基本苗控制在 12~16 万左右(根据千粒重计算实际用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 8-10 公斤,播期早的高水肥地块取下限,播期偏晚的中水肥地块取上限,每晚播 3 天每亩要增加播种量 0.5 公斤。

  在养护冬小麦的过程中,需要施加足量的氮肥,尤其是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如果氮肥施加不足,则会抑制冬小麦的生长,降低植株的成穗率,等小麦进入返青期后,及时施加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在中等肥力的田地中,总施肥量为氮:磷:钾比例为10kg:5kg:5kg。

  ①基肥施用。氮肥的 50%以及全部的磷肥和钾肥作基肥,即:N:P₂O₅ :K₂O 约为 5:5:5,可用 15:15:15 的复合肥 33 公斤做基肥。

  ②追肥。早熟种在 4 叶期,中、晚熟种在拔节期分别追施氮肥总量的 50%,即纯氮 5kg/亩(46%的尿素约为 10 kg/亩)。

  ③抽穗开花期叶面追肥。当抽穗开花期出现缺肥状况,如叶片发黄,用 0.2%磷酸二氢钾,2%的尿素,每亩喷施 75~100 公斤。每喷雾器(15 公斤装)加入磷酸二氢钾 30 克、尿素 300 克和洗洁净(白猫或巧手)20 克。

  小麦播种后如果土壤过干,预计 3 天内无雨,一般立即灌溉一次,促齐苗、全苗。若播种后自然降雨一般可满足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若遇自然降雨不足时可实施人工灌溉。可采用跑马水,或在排水沟中灌水保持一晚第二天排干的方法供给小麦生育期所需水分。遇雨水多时注意排水。

  ①除草:播种、覆土、灌溉后喷施丁草胺用于防除单子叶杂草,对于防除双子叶杂草,苗后推荐使用使它隆(商品名又称“塔隆”)或二甲四氯。

  ②防治病虫害:抽穗开花期若发生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发生赤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可结合喷施叶面肥进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qy-千亿(球友会)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