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千亿球友会app地理标志对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强调产地的作用,也就注定了地理标志和“吃”有着莫大的联系,地道风味令人“惦记”。国庆长假期间,本报策划推出“尝一尝地理标志产品”专题报道,实地探访河南原产地好物,带您领略舌尖上的河南之美。
将打散的鸡蛋液倒入热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放入过冬的大白菜,一起炝炒。然后锅中加入清水,水开煮面。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白菜鸡蛋面瞬间唤醒人们的味蕾。
媒体从业者祁齐自参加工作,就很少回潢川老家,每次回去,吃的第一顿饭都是妈妈煮的潢川贡面。“还是小时候那个味儿,连汤带水地吃着暖和又舒坦。”祁齐说。
如今的潢川空心贡面已不再是简单的面食了。4月20日,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河南分会场活动上,潢川空心贡面(光州贡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被正式授牌。而早在2013年,潢川空心贡面(光州贡面)就已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将潢川的‘土特产’变成‘金名片’,成为推动贡面产业升级,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潢川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条细如丝、芯似管状、筋道爽口,是潢川空心贡面留给人们的印象。潢川空心贡面,始于唐、盛于宋,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为历代朝廷贡品。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车间,潢川空心贡面产业已成为带领当地群众致富的明星产业。在龙头生产企业的带动下,潢川空心贡面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做好一碗面,带富一座城。就在两个月前,潢川付店镇贡面产业园开工建设。待这个集贡面生产加工、非遗体验、产品展示、仓储物流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真正实现潢川空心贡面从“一根面”到“金丝线”的转变。(记者 胡舒彤)
时值金秋,河阴石榴迎来采摘季节,一颗颗又大又红的石榴挂满枝头。抓一把晶莹红润的石榴籽细细品尝,清脆爽甜,令人口舌生津。
近日,荥阳市第二十届河阴石榴文化节在高村乡刘沟村石榴广场举行,相关采摘活动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欢迎八方游客体验石榴文化新魅力。
河阴石榴属原河阴县(今荥阳市)特产。这里土质肥沃,又有黄河水灌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所产石榴皮薄粒大、香甜爽口,嚼起来细腻无渣,让“吃石榴不吐石榴籽”成为可能,深受食客们喜爱。
2007年,河阴石榴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通过原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栽培技艺被列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擦亮“河阴石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一金字招牌,近年来,荥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3·15”“4·26”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和商标保护专项行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户等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
“鼓励支持种植企业遵循河阴石榴生产技术标准,引导经营主体合法使用地理标志,对河阴石榴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助力河阴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荥阳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河阴石榴地方标准》宣传,严格执行标准规定,在提升石榴品质上下功夫,保护河阴石榴产品信誉,拓展销路实现增收。
目前,荥阳市河阴石榴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今年产量预计近10万吨,已开发出了石榴酒、石榴茶、石榴盆景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记者曾鸣)
“我们温县的怀山药软糯、香甜,是著名的中药材和食材。这些产品中,蕴含有太极文化、怀药文化和黄河文化、太行文化。”随着社交平台直播间主播的展示和介绍,销售后台的山药新订单不断增加。
温县四大怀药协会常务副会长、温县怀川臻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军朋把30多人的直播团队拉到田间地头,为的是能让网友直观感受到怀山药的品质。“助农带货闯云端,‘十一’前后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山药销售进入一个新赛道,为立足品牌做大‘山药+’,我们在不断开发山药粉、山药饮片、山药零食等产品。”郑军朋说。
焦作古称“怀庆府”,“怀山药”因此而得名,因具有较高的药用和滋补价值,被誉为“药食同源第一药”。2008年,“焦作怀山药”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怀山药与文旅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秋高气爽,温县太极庄怀药小镇迎来众多游客赏菊花、挖山药。河南省太极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变种植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在下石井村打造3000亩的怀药小镇,振兴乡村旅游。“在这里,我们主打以旅游、怀药、养生、研学、工业为元素的沉浸式体验,农旅融合展现新活力。”该公司董事长崔平告诉记者。
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怀地黄、怀姜……如今,焦作市已有9个地理标志产品,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合法使用主体达33家。焦作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全市地理标志培育、促进、保护、运用和服务体系,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记者 )
“朵形圆整,菇质肉厚,这种香菇一看品质就特别好,我平常煲汤都喜欢按这个标准挑选配料。”长期在外工作的南阳姑娘王梦蝶说,在汤里加入老家的菌菇,是缓解乡愁的一种方式。
食用菌里食百味。30多年来,西峡香菇品质持续提升,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好评,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这背后离不开地理标志给特色产业带来的升维赋能。
2022年,西峡企业率先获准使用西峡香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南阳地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实现零的突破,为地理标志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是全县第一家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要使用这个标志,企业需要保证‘西峡香菇’品质,确保香菇包装的合规性,维护西峡农业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商誉。”西峡县孙氏菌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孙伟说。
打造金字招牌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我们多次对县域‘西峡香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召开专题培训会,规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行为。”西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符丽竹介绍,截至目前,西峡县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同时有9家企业被核准使用“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西峡香菇”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也是河南省唯一入选国家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培育一批、合格一批、推荐一批、使用一批’原则,持续开展地理标志使用工作,助力企业长效发展,全力打造让百姓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符丽竹说。(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贾永标)
9月29日,小城济源气候宜人。午后,泡上一杯冬凌草茶,随着叶子舒展开来,汤清叶绿、甘苦适口,有极佳的消炎去火、清热解毒功效。
“王屋山,宝中宝,千年银杏万年草”。草即冬凌草,是太行山对济源的馈赠,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每到冬季,因其植株可凝结薄如蝉翼、形态各异的冰凌片,冬凌草因此得名,也被称为太行仙草。济源冬凌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种群独特、品质地道,有效成分甲素含量较其他区域冬凌草高50%以上。
济源克井镇枣庙村位于太行山南麓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种植农作物产量低,当地因地制宜,带领村民探索种植了易生存、耐旱能力强的冬凌草。
作为我国冬凌草主产区,济源拥有中国最大的冬凌草种植基地,区域内保护区面积5800公顷,年可产冬凌草全草5万余吨,实现产业总产值超过6亿元。近年来,济源示范区致力开发和利用冬凌草这一宝贵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从品种选育、野生资源驯化、种子采集到规模种植、科学生产销售、规范储存、新产品研发与创新等多个环节。
去年年底,济源冬凌草河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建设,建设期为2年。“我们将持续强化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运用,进一步推动制定地理标志相关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建立政府部门与地理标志龙头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间的有效联动机制,聚力打造公共区域品牌和产业标杆,赋能乡村振兴。”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波说。(记者 孔学姣 通讯员 刘鹏)
●2021年禹州钧瓷建成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随后汝瓷、信阳毛尖、灵宝苹果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也获批筹建,有力促进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信阳毛尖、钧瓷、汝瓷、原阳大米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均达60%以上。
●西峡香菇、淅川香花辣椒、杞县大蒜、内黄花生、水沟庙大蒜、灵宝苹果、正阳花生、柘城辣椒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物产撑起一方经济。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自然禀赋与生产方式的巧妙结合,孕育了无数具有特色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一方水土最亲切的代言,更是河南产品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天赐地造,这是属于河南的味道。潢川大地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创制出潢川空心贡面,条细如丝、中空如管;黄河水润泽河阴沃土,生长出色泽鲜亮的河阴石榴,颗粒饱满、甜润多汁;伏牛山区气候温润,滋养出口感醇厚的西峡香菇,这些是大自然对河南的馈赠,形成了独属于这片土地的“舌尖记忆”,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匠心保护,这是中原人民对大自然的回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大路货”相比,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地道、正宗的品质商品买单。河南有好的资源禀赋,但也离不开一代一代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创新力度,严守产品质量底线,把河南地理标志产品的招牌越擦越亮。
区域属性明显的地理标志产品也有着扬名中外的大梦想。随着《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河南的优质农产品得以更加顺畅地进入国际市场。目前河南已有8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西峡香菇、淅川香花辣椒、杞县大蒜、内黄花生、水沟庙大蒜、灵宝苹果、正阳花生、柘城辣椒加快“走出去”,为中欧经贸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一座座桥梁。
虽然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河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克服地理标志资源培育不够充分,还要解决品牌溢价不够突出等问题,但我们相信,假以时日,河南的地理标志产品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让家乡之美名扬四海,惠及更多人民。(孔学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