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并答记者问。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先生,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先生,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先生,请他们向大家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我的两位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情况。回顾这一年,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在战胜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一是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二是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内循环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内需贡献率达到111.4%,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为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和11.4%。三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应保障平稳,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对发展改革工作的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改革和创新、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等方面的重点职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更加注重扩大有效需求,更加注重依靠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提高宏观政策成效。突出做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稳步恢复和扩大,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力提效用好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进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提升境外投资质量和水平。
四是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五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加快推动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六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七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怎样理解“十四五”规划中期报告中“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对于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任务,有哪些进一步举措?谢谢。
谢谢!“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对“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2023年12月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从主要目标指标看,“十四五”前半程,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项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
从重大战略任务看,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总体进展顺利,科技自立自强成效初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从重大工程项目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调度和监测,强化要素保障,目前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6项基本符合预期,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任务落实。
综合各方情况看,“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总体上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两个“过半”是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等各项困难和风险挑战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关于您刚才提到的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情况,我作简单介绍。“十四五”以来,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2400家,高被引论文数保持世界第二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77%。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扎实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发挥新型制优势,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以及经费支持。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四是完善科研人员培养使用机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吸引政策。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着力释放内需潜力、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动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请问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经济整体的表现?对于5.2%的增长率,它的含金量我们该怎么认识?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如何表现?同时我们今年会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去把握这些机遇和挑战?谢谢。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极为不易,中国经济顶住了外部压力、克服了内部困难,经济发展总体回升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稳”“进”“好”三大特征,刚才我在开场白中已经作了介绍。无论是横向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比较、还是纵向与我们自己过去比较,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确实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变织对我不利影响加大、国内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相互影响、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是难能可贵。
展望2024年,我国发展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困难挑战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也存在堵点。从机遇条件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我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彰显,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政策空间依然充足。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
这里我举3个例子。比如,国内市场潜力仍然很大。随着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促进绿色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投资需求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又比如,改革开放创新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未来技术加速应用转化,这些都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的应用场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必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比如,国际市场新的空间持续拓展。全球绿色低碳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当然这“新三样”只是其中的代表,还有很多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出口明显加快,在更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新的增长点。
总的看,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对此我们充满信心。谢谢。
2023年,以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能否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发展情况?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2023年,在市场需求拉动、宏观政策推动以及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呈现出3个方面显著特征。一是产销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二是渗透率稳步提升。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较2022年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为6.1%,较2022年底提升2个百分点。三是配套设施不断健全。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设施859.6万台,数量居全球第一,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提振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作出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政策,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三个加快”。一是加快优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强化汽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三是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请问新的一年国家发改委将出台哪些举措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今年开年第一个工作日,也就是1月2日,我委在福建省晋江市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会上发布了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展示了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有关部门和地方也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举措,激励支持民营企业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我委不断加强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1月9日郑栅洁主任再次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认真听取相关企业建议诉求,持续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实际困难。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重点是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二是狠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会同有关方面打造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关行动。加强涉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一致性评估。
三是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渠道。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形势监测指标体系,加强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综合分析。健全完善多层次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坚持从个案和整体上及时掌握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力争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
四是积极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各方面统筹协调联动,凝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总结推广各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举措,推动各地加强互学互鉴。推出一批敢闯敢干、改革创新的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谢谢。
2023年食品价格低位运行导致中国整体CPI水平较低,2024年食品价格通胀前景如何,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哪些政策?
谢谢您的提问。2023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也就是CPI上涨0.2%,涨幅比2022年有所收窄。从主要原因看,2022年一些非经济、非常规的因素导致国际市场能源、食品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转为明显下降,这是总体情况。从具体品类看,首先,我国CPI中能源价格在输入性因素影响下,由2022年上涨11.2%转为2023年下降2.6%;去年能源价格下降2.6%,直接带动全年CPI整体下降约0.2个百分点。其次,食品价格受输入性、季节性、周期性因素影响,从2022年上涨2.8%转为2023年下降0.3%;去年食品价格下降0.3%,直接带动全年CPI整体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从您关注的食品价格变动情况看,从细分项观察,粮食、食用油价格稳中略涨,鲜果价格同比上涨4.9%,但猪肉价格出现周期性回落、同比下降13.6%,鲜菜价格同比下降2.6%。综合各方情况看,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物流畅通、市场秩序良好、价格平稳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密切跟踪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变化,抓好包括食品在内的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产销衔接、进出口和储备吞吐调节等各环节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平稳运行。我们预计,在基数和周期性效应逐步减弱、市场需求稳步恢复、惠农益农政策持续显效等各个因素作用下,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基础。谢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在2024年有哪些考虑?如何确保各领域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创新,是加强政策统筹协调的重要手段。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的相关情况。
202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政策文件评估机制,开展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国务院各部门出台文件凡涉及宏观经济稳定和市场预期稳定的,均需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重点评估政策文件是否符合党中央精神、是否会对经济产生收缩性抑制性影响、是否会对社会预期产生不利影响等,及时提出评估意见,促进政策形成组合效应。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各项政策的协同性明显提升,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不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社会预期偏弱,强化政策统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一是健全完善评估机制。在总结近两年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强化评估的要求,明确评估范围,完善评估流程,科学精准评估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影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二是全面稳慎评估政策效应。从严从细把关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全面精准分析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切实防范“合成谬误”。三是强化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推动相关部门科学研判形势变化,抓好政策出台窗口期;切实强化预期管理,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合理设置政策过渡期,确保各项工作充分衔接、有序推进;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的分析研判,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强化经济形势分析,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宏观调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谢谢。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群。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打造一流的城市群,去年各区域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果如何?在推动各区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谢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地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为进一步推动重点区域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主动引导重点区域加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
一是抓顶层设计,立足区域特点有针对性作出部署。发改委持续出台重点区域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出台长三角行动方案,这个方案以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截至目前,5方面17项改革任务都取得了积极进展。2023年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为重点,推动大湾区整体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便捷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循环畅通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京津冀行动方案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我们将以协同发展为重点,支持京津冀地区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和对接合作,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区域高效协同发展。
二是抓基层创新,引导地方大力探索更多原创性举措。在重点区域率先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目的就是要积极探索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企业和群众满意度高的创新举措,服务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比如,长三角地区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对涉企高频经营许可事项探索开展“一证多址”改革,实施“亮码检查”“一业一查”等创新做法,统筹多部门涉企行政检查。又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研究建立独立的公平竞争审查机构,探索公平竞争集中审查、专业审查工作模式,为三地规则衔接趟路试水。
三是抓制度建设,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加强重点区域营商环境相关制度建设,是确保改革举措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前提。长三角地区已经在政府采购、海关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市场监管执法尺度和裁量标准等方面,建立起三省一市统一的制度安排。粤港澳大湾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大压力测试,着力在形成更多突破性制度创新成果上下功夫。京津冀三年行动方案也将在强化协作机制上重点谋篇布局。
习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继续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进重点区域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更多便利和更好服务,助力区域重大战略实施。谢谢。
当前正值“三九、四九”时节,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冬季用能高峰时段,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能源保供方面有哪些重点安排?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供暖季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多措并举做好保暖保供工作。一方面,全力提高煤电油气供应能力。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稳定煤炭产量,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同比增加3000万吨左右。同时,提升电力供应能力,加强跨省跨区电力互济。指导上游供气企业加大天然气上产力度,确保进口资源落实到位,入冬前储气库、LNG储罐等库存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全力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紧急组织各有关方面及时应对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影响,做好风险隐患巡检排查和突发险情应对处置。提前研判并准备应对大范围寒潮影响,在寒潮期间加强资源调度保障,全力增加电力、天然气顶峰保供能力。尽管去年12月中下旬全国最高日用电负荷达到13.45亿千瓦的历史新高,天然气用量连续8日创历史新高,但煤电油气运总体运行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得到有效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九、四九”这个冬季用能高峰时段。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能源运行总体平稳。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全力做好供暖季的能源保供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过节。一是保障能源稳定生产供应。坚持冬季能源保供日调度、日监测机制,保持煤炭、电力、天然气高位供应能力,督促各方履行好能源中长期合同,加强煤电油气品种互济和区域协同。二是做好低温雨雪灾害等情况的应对准备。密切跟踪极端天气变化趋势,组织主要能源企业提前准备应急调峰资源,加强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灾检修,做实做细电力负荷管理预案和天然气应急保供预案。三是确保民生用能需求。压实各地区民生用能保障主体责任,重点关注农村“煤改气”“煤改电”等保供薄弱环节,对个案问题、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妥善解决。谢谢。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扩内需仍然是2024年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围绕如何激发消费和投资增长潜力,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有哪些举措?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既是当期需求,也是未来供给,通过商品或服务购买等链条传导,还能有效带动收入增加、消费扩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适应引领并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工作重点是:
一方面,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要下大力气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一是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二是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同时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三是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质量。持续推动开展家用电器、儿童用品、纺织服装以及新兴消费品等产品质量分级,加强文旅、体育、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领域标准研制,提升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基础设施,改善消费软环境,让群众放心、安心、舒心消费。
另一方面,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提高投资综合效益。一是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政府投资更多投向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能力建设项目,今年将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与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二是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全面梳理适宜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清单,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项目推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三是推动降低投融资成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落实落细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四是持续加强投资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强化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协同配合,支持重点项目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加强项目资金、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审批手续,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谢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新体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稳外资政策举措,外商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在全球跨境投资活跃度不足的大背景下,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仍保持历史高位,新设外资企业数同比增长36.2%,高技术制造业引资保持增长态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高水平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持续做好“引进来”“走出去”两方面重点工作。
“引进来”方面,将坚持从出台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发力,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一是抓紧出台政策。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加快推动出台实施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通过加大支持保障政策力度、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一揽子务实举措,着力解决外资企业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二是加快项目落地。近年来,我们积极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先后推出7批重大外资项目。前6批40个项目完成投资730亿美元,其中23个项目全面或部分投产,部分项目是相关外资企业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或生产基地。第7批1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50亿美元,涉及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能源电池、化工等多个领域。三是持续优化服务。我们将统筹协调解决项目落地涉及国家层面的用地、用海、环评、能耗等问题,抓紧推进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实施。此外,我们还将举办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搭建跨国公司和地方投资对接平台;完善外资企业直接联系机制,及时回应关切、解决诉求、提供服务。
“走出去”方面,我们将与合作国有关方面加强政策沟通和对接,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民生项目合作,指导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持续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