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提出要学曹操屯田康生称其是不务正业老总一句话令其无言发布日期:2024-10-18 浏览次数: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一首《南泥湾》,将这个塞北江南展现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从此以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样一个牛羊遍地、平谷稻香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南泥湾。但你可知道,南泥湾背后的故事有多么悲壮,QY球友会网站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的奇迹。这片位于陕北地区的“烂泥湾”,从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变成养活军民的塞北江南,凝聚了一代人的心血和汗水。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人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日军不断地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而军也在陕甘宁根据地部署重兵包围封锁,加上当时连续几年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范围内的各大根据地都面临着经济危机。

  “连中央所在陕甘宁边区,都出现了粮食、医药、布匹、子弹、食盐等物资紧缺的情况。战士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看不上病、吃不上盐,连打仗用的子弹都不够。其他处在偏远山区的抗日根据地,条件就更加困难了。”

  1939年2月2日,毛主席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同志们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在小河边、山坡上、道路旁种菜种粮,有些部队还饲养了鸡、鸭等家禽以及猪、牛这样的牲畜。这些措施暂时地缓解了当前遇到的困难,但由于规模小且各自分散,并未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跟3年前相比,延安简直变了样子。人多了,东西却少了,集市上空空荡荡,摊贩们远远不如从前。以前的延安街上,大家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但现在却个个面带愁容,有些老乡还在集市上出售自家的家具甚至是牲畜。”

  思来想去,朱老总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找到了当时在延安的董必武、徐特立等人,一起在各个边区视察走访,期望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朱老总总结出了两个问题,边区的建设缺乏大量的流动资金以及专业的人才。曾经在德国和苏联留过学的朱德,根据自己所学的经济学原理,找到了发展边区经济的两宝。

  当时陕甘宁边区有5个巨大的盐池,同时还拥有超过200万只羊。在日军和军实行封锁时,边区的老乡就是利用这些盐池来获取食盐,他们剪下来的羊毛可以纺织成毛线卖钱。这些都是钱,但由于边区缺乏专业的人才,老乡们只能采取手工作坊的形式生产,效率低下且质量一般,无法与市面上的产品抗衡。

  于是,朱老总马上就给边区政府写信,希望能够在这两方面大力发展。同时,他还积极地引进各类人才,培训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从事盐业以及纺织业。在这样的举措下,边区萧条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好转,但军民吃饭的问题仍旧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粮食属于战备物资,无论是日军还是军,都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在朱老总回到延安之后,胡宗南在边区的几十万大军日夜封锁,他们一边杜绝粮食流入边区,一边又大肆袭扰消耗我军的势力。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朱老总必须马上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解决战士们的吃饭问题。

  朱老总与毛主席一样,很喜欢读史书,尤其是陈寿的《三国志》。曹操当年在北方屯田的措施,深刻地影响了朱老总,他曾经在眉批中写下了“留薪办法”四个字。在老总看来,屯田是必须进行的,但边区的现实情况非常复杂,他必须想出一套可行的方案才行。就在朱老总一筹莫展的时候,康生前来拜访他,朱老总对他讲明了自己遇到的难题。

  在听明老总要效仿曹操屯田后,康生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社会的分工已经非常精细了,士兵的天职就是打仗,而不是去种地。甚至,他还给朱老总的想法扣上了“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帽子。但朱老总并未生气,而是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我们通过自力更生战胜敌人,实现建设强大国家的目标,最终是推动历史的进步与发展的。康生同志,你看有什么不妥的吗?”

  哑口无言的康生同志,在一番思索后觉得老总说得有道理,于是他就介绍了南泥湾的情况。康生指着地图上的南泥湾告诉朱老总,那是延安金盆区的一个乡,方圆数百里内荒无人烟,是有名的不毛之地。朱老总一听大喜过望,他告诉康生:“这就是咱们要找的风水宝地呀!”

  “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滩。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听到这样的民谣,朱老总只是笑了笑,他希望实地了解南泥湾的真实情况。朱老总与警卫员走在莽莽的山林之间,他们的脚下满是泥泞的滩涂,一行人不得不折断树枝做拐杖通过。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他们走过了遮天的密林、荒凉的河滩、陡峭的山坡,过于茂盛的树枝划破了老总的脸颊。有一次,老总走着走着就被杂草绊倒,不慎跌落到一旁的山谷之中。

  但他们的收获满满,在一位唐姓老农的带领下,朱老总几乎走遍了这片土地。看着大片的蒿草和灌木,以及生长茂盛的酸枣、沙棘等植物,老总知道这片土地肥沃无比。他忍不住抓起一大把黝黑的泥土,在手里捏了捏,又嗅了嗅。

  但唐老汉告诉老总,民间传闻南泥湾的水和土都有毒,所以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来。朱老总听到后,叫人抽取了当地的水样和土样,送到在重庆的周恩来那里化验。结果表明,所谓的水土有毒纯属无稽之谈,南泥湾的水由于大量的腐殖质渗入,不太适合人畜直接饮用,但这并非是什么有毒。而这里的土质松软肥沃,十分适合种植农作物。

  1941年春天,王震按照朱老总和毛主席的指示,率领359旅的战士们前往南泥湾开垦屯田。这里荒凉的景象并未难倒战士,他们利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就地取材地搭草棚、挖窑洞、编草鞋、造工具,很快就使得边区人民口中恐怖的不毛之地有了很大的改观。到了1941年秋天,南泥湾被开垦出来的土地就高达1.1万亩,收获了14万斤的粮食。

  到了1942年末,南泥湾开荒土地达到2.68万亩,产下粮食36万多斤。2年以后,南泥湾可耕种的土地达到了26.1万亩,产下的粮食超过440万斤,在喂饱了战士们的同时,还储存了一年的口粮,并且首次向边区政府缴纳了足够的公粮。在这一年,南泥湾存栏肉猪5624头,牛1200多头,羊超过1.2万只,鸡鸭鹅等家禽数十万。

  短短的4年时间,南泥湾由“烂泥湾”变成了“米粮川”,它在此后养活了边区的40万名战士。在此期间,毛主席还曾视察过南泥湾,对它日新月异的变化高度赞扬。而朱老总更是身先士卒,积极地参加各类劳动。朱老总身边的警卫员和秘书等人,在居住窑洞内架起了纺车,只要一有空闲就纺线。康克清同志等人开垦了3亩菜园,她与工作人员一起负责打理,里面种了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

  在延安居住期间,朱老总还养成了一个特殊的习惯,每天清早都要出门拾粪。他肩上挎着粪筐,手里拿着小铁锹,游走在延安城内外的道路上,熟练得和一位老农没什么区别。朱老总与徐特立等人多次前往南泥湾考察,看着层层麦浪涌起,他们呼吸着这芳香的味道无比满足。山上的牛羊、水里的鸭子、栏里的肥猪、家里的肉鸡,这一切都展示着南泥湾的富足与丰饶。

  “纺织厂、肥皂厂、造纸厂、鞋厂、盐井、木炭厂、营地、训练场、食堂、仓库……”

  看着应有尽有的南泥湾,朱老总很是高兴。在视察结束以后,王震将军还亲自下厨,为老总做了红烧鱼、炒菜、炖肉等几个家常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王震告诉朱老总,桌上的鱼、肉、辣椒、时令蔬菜以及米饭,都是战士们开垦的收获,自己种的东西吃起来格外香。

  开垦南泥湾的成功,使得边区战士以及老乡们突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走上了自给自足的道路。1942年后的延安大街上,有随处可贩卖各种商品的小商贩,原本冷清的城里重新热闹了起来。南泥湾的精神成为了大家讨论的对象,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

  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破天荒地让一位农民上了,他就是边区曾经的劳模吴满有。吴满种地很有一套,粮食打得多,牲畜也养得好。他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困难时期坚持交公粮,南泥湾屯田开始后,他很快就投入到开荒的队伍中去。毛主席得知他的事迹后,十分热情地表扬了他,还让毛岸英向他学习。

  1943年,19岁的贺敬之写下了《南泥湾》这首歌的歌词,25岁的马可得知后谱曲。这首歌一经传唱,就在边区人民中流行开来了。1944年正月初一,毛主席在群众中听到了这首歌,连忙夸赞不错。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组成和延续,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和标志。《南泥湾》这首歌一直流唱至今,它象征的精神也会一直流传下去,鼓励我们走过那些峥嵘岁月。

  iPhone 16 Pro被曝不能连华强北耳机!苹果客服回应:没收到盗版限制通知

  2013年马云豪掷3600万,买双色球所有组合,有人免费拿750万大奖

  HAVN 推出 HS420 全景海景房机箱:主板右侧可安屏幕,1499 元起

  市北实验初级中学食品安全课程和食育课程“双课程”并举,打造“安育共建”食堂品牌。


本文由:qy-千亿(球友会)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