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再次成为市民讨论的热点。“家里有一个菜园就好了”,在讨论中,不少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家里有一个菜园,不仅全家每天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增强抵抗病毒的体质,而且还消除了外出买菜感染病毒的风险,同时更很好地响应了政府防疫号召,减少了政府防疫成本,让政府聚焦全力领导指挥抗击疫情。”
目前在成都,恰好有一种“墙上”种有机蔬菜和水果的新模式,能让网友们的期盼变为现实。“让每家每户都有专属的优质有机果蔬园”,已经不是异想天开的“画饼充饥”,而是市民实实在在的新体验和新获得。
最近新的这波疫情以来,家住成都市双流区新安社区的居民樊小姐,显得十分从容。樊小姐作为家庭主妇,买菜、做饭、洗衣、拖地……都是她的日常。以往,每波疫情,最令她头痛的就是买菜。“既怕蔬菜贵,又怕买不到,更怕购菜途中感染病毒”,“每次外出购买蔬菜,都是全副武装,打车出行,既增加开销也浪费时间,同时随时担惊受怕”,樊小姐说:“自从建起家庭菜地,我家4口人的吃菜问题完美地解决了。最近防疫期间,我从没到过菜市场、超市购买菜和水果,开启了宅家防疫的模式。全家再不用到人流聚集处,降低新冠病毒传染风险,既节约生活成本,全家人也安全,更主要是不让心和分心来帮助我们组织和配送食物,让政府有限的防疫力量和资源用到对抗疫情上去。”
在樊小姐的“家庭菜地”里,有香葱、辣椒、小白菜、、韭菜、青豆、莲花白等10多种蔬菜,向阳而生,长势旺盛。
“以前房子就是房子没有土地可以种菜,而现在通过改造,在房子外立面上巧妙地制造出了几十平米的土地,够用了。”樊小姐如是说。
几年前,樊小姐一家搬进了安置小区,从农民变成了市民,但同时,她也告别可以耕作的土地。也就是这个时候,对菜园的渴望更为迫切。直到去年,四川科道农业在楼宇上“制造”出“大片耕地”的新模式,让她实现了在楼房上种菜的梦想。
据曾兵介绍,樊小姐家的“菜园”约70平方米,是科道公司“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针对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方案的一个样板。
老旧小区能建造出“大片菜地”,那么,新建小区建“空中菜园”是不是更容易?
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在一栋新建住宅的三楼“菜园”里,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冯建路培育了两排果蔬,外侧是土培,内侧是水培。而这座楼房,是四川科道农业即将完工的“‘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样板楼。
样板楼上果蔬有几十种,包括芦笋、孔雀菜、生菜、韭菜、青豆、莲花白、蕹菜、辣椒、茄子、茼蒿、油麦菜、冬寒菜、芹菜等涨势喜人,既有土培方式的种植,也有水培方式的生产。
四川科道农业董事长助理曾兵告诉我们,新小区在修建之初就会进行系统科学地设计和规划,以一种更加节约成本、制造更多耕地和高效的方式在高楼上开展循环农业生产,同时让高楼更加绿色、低碳、美观和宜居。
而令人新奇的是,这块“空中菜园”灌溉用水全部来自于负一楼鱼池。这里有9个鱼池,年产有机商品鱼过千斤。
管道将鱼池中养鱼产生的排泄物和水抽到楼上,经过专业处理后,回用于蔬菜灌溉,灌溉水经疏菜根系净化后,经消毒等处理再次流回鱼池养鱼。
“该系统经过不断研发完善,主要是集成了有机设施农业、绿色建筑、生活污染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系统和功能,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解决老百姓全家一日三餐、全年四季应节的优质果蔬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不但很好的助力防疫,还从源头上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长寿。”
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和建设,建筑物外墙和楼顶等都可以制造出优质耕地进行农业生产。在种植方面,居民可根据时令种植茄子、苦瓜、番茄、蘑菇等蔬菜,桃子、柑橘等优质水果及功能性食物如秋葵、苦苣等“菜谱”,居民只需提前“点好菜”,决定好要种的品种和数量,而具体的种植过程,既可以自己种,也可以全部委托给物业公司专业的农业生产部进行科学生产和管理。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仇保兴、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中国农业、建设和环保领域泰斗级专家汪懋华院士、钱易院士、彭一刚院士,郑时龄院士,谢克昌院士,程勇院士等先后调研和评审该项目并给予充分肯定。
在第十五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上,“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荣获“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
四川科道农业董事长助理曾兵告诉我们,“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最大的价值在于在几乎零成本的模式下,既实现碳中和又完美解决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既彻底实现厕所革命又高效利用城乡所有有机废弃物,既是公园城市也是无废城市还是海绵城市,更是数亿亩永久优质耕地制造、三生融合、产城一体、乡村振兴、双循环。系统属于全球性颠覆式创新,完美实现未来世界生态、绿色、可循环、可持续发展。
2019年至今,在历次疫情风暴中,人们每次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了深度的焦虑和严重的恐慌,这里面既有对家人和朋友健康深深的关切,也有对全家一日三餐足量、安全、健康食物的担忧。
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