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汉南湖之畔、狮子山麓,是集农业教学、科研、科普功能为一体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自2010年开馆以来,博物馆系统地保藏和展示了华中农业大学相关专业自建国初累积至今的各类标本资源近30万件,这些标本不仅为在狮山学人提供了准确而详尽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探索知识、追寻历史和交流分享的场所。
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基本陈列以“自然藏珍 文明馈赠”为展示主题,以自然与生命为主线,展现生命波澜壮阔的自然演化过程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绚丽多姿。整个展厅基于文明的层面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站在农业的角度展望地球与人类的未来,追溯人类农业文明历程的筚路蓝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展览分序厅、蛰鸣蛱趣(昆虫)、野性自然(野生动物)、温驯家园(畜牧兽医)、本草芳华(植物)、大地宝藏(土壤地矿)等六个单元。
蛰鸣蛱趣(昆虫)展厅主要以展板和实物标本的形式展示昆虫世界的绚丽多彩,分别展示昆虫的演化与分类、农林昆虫、珍稀濒危昆虫标本以及世界珍稀蝴蝶标本。所谓“蛰”,在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中“昨夜寒蛩不住鸣”,此中“蛰”意为蟋蟀。所谓“蛱”,在杜甫的《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蛰鸣蛱趣描绘出的就是这样一幅昆虫世界的生动画卷。
蝴蝶是昆虫里最美丽炫目的类群。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蛰鸣蛱趣展厅展示了我国唯一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品种---金斑喙凤蝶,此蝴蝶为我国特有的极珍稀蝴蝶,被世界蝴蝶学者誉为梦幻中的蝴蝶。此外,本展厅还收集了黑脉金斑蝶、多尾凤蝶、绿鸟翼凤蝶等其他多个国家的国蝶。
野性自然展厅主要展陈了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脊椎动物标本,包括中华鲟、虎纹蛙、扬子鳄、金雕、白掌长臂猿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内的数千件珍贵标本,呈现了真实而又多姿多彩的野生动物世界。
温驯家园展厅则展示了家禽家畜展及养殖经济动物的系列剥制、解剖、浸制标本及中国传统兽医学相关诊疗手段、病理切片、畜牧兽医学中草药标本,在国内尚属首创,收集的种类齐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收集了许多师生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制作的骨骼标本、浸制标本、原色标本、透明标本、器官血管灌注标本和剥制标本。
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成功地将许多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禽家畜,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几千年来,家禽家畜在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家禽家畜的驯养利用历史,也是人类农业文明史的一个缩影。
本草芳华(植物)展厅以展板和植物精制标本的形式展示植物的进化历程、植物多样性、世界珍稀濒危植物、中国传统名花以及华中地区常见园林栽培植物标本。
在“春华秋实”展区,从各类植物种子里感受春天播种的希望和秋天收获的满足;在“立木年轮”展区,透过木材侧切面看到植物生长所经历的阳光雨露;在“根深叶茂”展区,了解叶片的生理功能,重温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品茗千年”展区,品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的不同清香。
大地宝藏(土壤地矿)展厅以实物标本、展板及电子沙盘等方式展示了大地宝藏展厅展现了中国土壤地理标本、农业土壤、世界范围内的岩石、矿物、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标本。
岩石与矿物好似时光的胶囊,它们记录冰河时代,记录地球表面的沧桑变化,记录地球诞生以来的所有地质信息,包裹着亿万年前一直到今天地球经历的风霜与长烟。随手捡起一块,抚摩着它的粗糙和起伏,仿佛看见它从火山烟尘里浴火而出,随泛滥的河流翻滚。
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中的许多展品,是华中农业大学师生几十年来收集、制作、保存下来的,它们承载了老一辈华农人的心血与智慧,也见证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
在温驯家园(畜牧兽医)展厅有一具高大的蒙古马干制标本,它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馆藏最早的标本之一。站立的烈马一侧外貌完整;另一侧则“开膛破肚”,深层肌肉、内脏器官以及血管神经分布一目了然,很有视觉震撼力。该标本制作于1964年,当时技术还不成熟,只能在寒冷干燥的地方制作标本。而这匹马的标本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的林凯老师在内蒙古历时8个月制作完成的,弥补了当时学校标本的一个空缺,并一直保存至今。
在蒙古马干制标本的旁边,有具牦牛骨骼标本。这具牦牛骨骼标本也是来之不易,原是2008年从西藏运来的一副鲜活牦牛骨块,后由华中农大老师亲手制作,历时近一年,于2009年制作成功。
博物馆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镇馆之宝”,也是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的大物件——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两条中华鲟标本虽静静地“躺 ”在玻璃窗内,但其身躯依然饱满似有无限活力,足以令人畅想其在长江中畅游的景象。
中华鲟最早出现于2亿3千万年前,为白垩纪残留至今最为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中国独有,也是世界27种鲟鱼中最珍稀的一个物种。但是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洄游路线和繁殖场所,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并濒临灭绝危险,因此中华鲟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这两条中华鲟的来历很值得一提。它们是1992年因渔民非法捕杀、渔业部门没收后赠送给华农,并由陈喜群老师亲手制作成标本以供学习和参观。
在中华鲟旁边,还有一个华农人极具纪念意义的物种——团头鲂,即声名远扬的武昌鱼,它是由华中农大水产学院易伯鲁教授在1955年命名的鱼种,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命名的第一尾鱼。
这条武昌鱼标本由华中农业大学师生于20世纪50年代采集自梁子湖,其制作者已无从考证。但它是馆藏中制作最早的标本,更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武昌鱼“模式标本”。也就是说,它是辨别和鉴认是否“武昌鱼”的唯一标准。
“湖北白猪”标本也是学校博物馆展厅内值得一提的藏品,“湖北白猪”是由华中农大熊远著院士培育并培育,其瘦肉率极高,在2001年的首届湖北省种猪拍卖会上,其种猪就拍出了15.5万元的高价。
此外,蛰鸣蛱趣(昆虫)展厅中的虎凤蝶,野性自然展厅中的东北虎、北极熊等,本草芳华展厅中的银杏、红豆杉等均为珍稀特色标本,都极具馆藏价值。
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陈列设计人文与自然交融,时间与空间交错,徜徉其间,前辈积淀的智慧与精神,生命的荣耀和尊严,人类文明与自然历史的相互交织演化,让人不禁喟叹,心生敬畏。
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组织开展了“共享科普阳光”“移动博物馆•科学零距离”“小小讲解员”“24节气”“农业小助手””虫虫特工队”“鳞贝化生之路主题临展”“生生不息野生动物摄影展”“春日打卡”“故事里的小黄花””譬如晨露、譬如朝阳”“博物馆奇妙夜“等一系列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公益活动。
博物馆先后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武汉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洪山区科普教育基地”“洪山区文化惠民基地”“武汉市洪山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寒假期间标本消毒维护不开放,暑假期间分时段开放,具体时段另行通知。(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人数需达到10人及10人以上方可预约免费人工讲解服务,需提前2-4日电话预约(,王老师),请在工作时间段拨打电话。
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到场,请提前告知,若参观团队迟到半个小时以上且未与博物馆方面联系者,视为放弃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