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家公司9月11日公布的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情况公告,味知香称在零售渠道方面,坚持新店开发与老店升级优化并行的策略。目前公司针对无锡市场的30多家加盟店进行试点改造,通过对门店装修、产品陈列、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门店的升级改造,已完成20多家门店的升级并得到了市场不错的反馈,后续会逐渐将此方式往其他区域的门店推广。
2024年半年报显示,味知香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下滑21.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8.9万元,同比下滑43.37%。关于营收下滑的原因,味知香在半年报中将其归结为主要受市场环境影响。
2008年味知香靠半成品菜在农贸市场发家,踩中近年来爆发的预制菜风口,这家公司在2021年成功上市。但在2023年就遭遇了增长瓶颈,当年营收7.99亿元,微增0.1%,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5.42%——这也是它在上市后年度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
财报中称,公司销售渠道主要分为零售渠道和批发渠道,其中零售渠道按照公司管理政策、品牌授权和客户条件的不同分为经销店渠道和加盟店渠道。零售渠道主要从公司采购“味知香”品牌产品后销售给个人消费者。
在味知香的官网加盟政策一栏显示,加盟门店的营业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门头3米以上。在加盟门槛上,也尽量做到了“低门槛”——不收取加盟费。包括履约保证金、基础陈列道具、开业支持费在内的费用总共在4.28万元左右。当然,这并不包括人员工资、房租、冰箱设备、装修、进货等等费用。
从选址上看,味知香的门店大多位于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而这也符合预制菜的场景逻辑——卖给那些需要买菜回家做饭的消费者。
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
拉长时间线来看,味知香的加盟店数量在过去几年一路狂奔,2018-2022年,味知香的加盟店数量分别达到440家、801家、1117家、1319家和1695家。
2023年味知香的加盟店模式实现收入4.2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4.35%,与2022年收入相比微增0.65%。截至2023年底,味知香的加盟店数量为1823家,而这一年似乎也出现了加盟店的“大开大关”现象——开店363家,关店231家。
2024年上半年,味知香的加盟店营收为1.76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下滑20.6%。而加盟店在上半年关闭的比新开的更多——新开82家、关闭127家,截至2024年6月底一共有1778家。
在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交流会上,这家公司表示,二季度加盟店数量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大环境导致门店赚钱效应下降,一些本身经营不太好的店主在经营过程中看不到希望就选择了关店。
与很多龙头型上市公司主要面向B端的预制菜业务不同,味知香做通过加盟商方式出售的预制菜,主要是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
但从整个增长乏力的消费市场来看,即使预制菜站在风口,但其C端的消费市场还面临重重挑战。
在大众语境里,“预制菜”这个词眼下被夹杂了太多负面情绪和联想。不过,味知香在门店和产品名称上,尽量规避使用“预制菜”而是用“半成品菜”来代替。
而越接近消费终端,对预制菜门店的产品结构多元化程度就要求越高。从这家公司的产品来看,有“味知香”、“馔玉”两大核心品牌,以及“味爱疯狂”、“搜香”等重要品牌组成矩阵。产品则包括牛肉类、家禽类、猪肉类、羊肉类、鱼类、虾类、其他类等品类。
但这一赛道挤满了大小玩家,品牌们在产品口味、便捷程度、品类丰富性,甚至价格上“狂卷”。譬如叮咚买菜、盒马、钱大妈等生鲜平台有自有品牌,餐饮品牌西贝、广州酒家也在参与竞争,专门型的品牌包括珍味小梅园、麦子妈等,以及供应链龙头型的龙大美食、国联水产等也在增加C端产品。它们强调菜品爆款,试图建立差异化优势,但眼下也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在销售模式上,建立线下的预制菜专门门店,也是不少品牌的策略。珍味小梅园创始人浦文明曾公开表示,预制菜天然具备开出万店连锁的可行性,珍味小梅园已经定下了“要在社区开出一万家预制菜门店”的目标。
锅圈食汇旗下连锁子品牌“锅圈肴肴领鲜(速烹菜)”也在加速进入菜市场。锅圈品牌总经理刘一川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接下来,锅圈从1万家店要开到2万家店甚至3万家店,要靠预制菜来支持,并坚定看好预制菜。锅圈将借由预制菜发力更多餐饮场景,而一二线城市的农贸市场将是其首选。
照此来看,味知香所面临的竞争并不小。而它眼下要做的,仍然是紧紧抓住加盟商。
在上述业绩交流会中,这家公司表示正在进行门店提升改造工作,对一些经营不善或者不服从加盟店管理的店主进行主动关店,从而可以把市场位置腾挪出来让给可以更好经营的店主。在上半年的消费环境下,一些想开店的店主多数处于观望的状态,想等到情况好转后再开店。
“农贸市场加盟店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石,当前公司大力进行门店改造升级活动,也是把重心放在提升门店销售能力上,而不是片面追求门店数量。”味知香表示。
但在如今的餐饮、零售品牌几乎“全员下场”争夺加盟商的局面来看,说服更多人加盟预制菜门店也并不容易,这意味着它的潜在竞争品牌也可能来自茶饮、小吃这样的项目,而比拼的重点则在于门店的盈利模型和管理能力。